別忘了自己的聲音



夜深人靜時,我總是聆聽著自己的思緒,雖然說起來很怪,在忙了一整天剪輯、混音,準備入睡的時刻來臨時,一種若有似無的聲音會跑出來、並且在我的腦波中對話。殘餘的聲響於是逐漸使我入睡,像是怪異的催眠曲一樣游離在我的腦中。

身為聲音工作者,大部份的時間其實都和那些幾乎沒碰過面的名演員啦、或是奇幻的生物等等一起共事,我們依據對他們的形象和個性的了解,去帶領我們的敘述創作方式。而我們的工作,究竟是替這些角色增添色彩、或是機械性地去實行導演、製片或聲音總監的任務而不要干涉太多內容?

在擔任配音工程師以及廣播的廣告導演時,我會花很多的時間在工作室忙上忙下,和數不清的演員談話、協助他們進入狀況,而他們則是把時間花在試鏡和不斷讀稿、期待下次能夠雀屏中選中。不過雖然這些演員大多是才華洋溢的,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準備充足。最糟的狀況是,他們可以清楚地念稿,卻一點也不重視他們所要表演的角色,直到一次又一次地經過指正之後才會有所改善。好的演員不但能清楚地念稿,更可以準備一系列不同的表演方式,來配合台詞作適當的變化。他們會充分地展現自己對台詞獨特的創意和理解,不會像罐頭配音一樣,而每次聽到這樣的表演,總是讓人驚豔不已,因為這樣的活靈活現,很容易會因為工作機械化地重複而失去光芒。

我大膽假設,其實我們都是那些最沒有準備的人,快沒時間了、於是急燥地將那些音效丟上去,看看哪些和畫面配合得起來。其實,我們是能將我們的知識與技能極盡所能地展現出來的,然而大部份的時候,是怎麼工作的呢?我們能夠在這種環境下像那些才華洋溢的表演者一樣使用他們獨特的聲音的配音嗎?我認為是可以的。下面分享一些能夠幫助我們更好、更與眾不同的建議:



把自己當做一個藝術家


乍聽之下好像有點自我感覺良好了,不過我認為這是相當有幫助的。身為藝術家,我們需要去相信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獨特的立場,這奠基于藝術家自己的的心態和準則,以建立完整的人生觀。我們需要學習使用自己的工具、草圖、去修改、丟棄、然後重複動作,並且宏觀地講述故事。平時總是太常將腦袋中的聲音轉換為聲音訊號,就像是牙牙學語的嬰兒一樣,明明知道自己想說什麼,卻受困於自己有限的能力。

我想我必須承認這的確需要花上一些時間,而且是很多時間—花上一整個事業那般的時間。我們會透過不同的經驗、專案、失敗或是成功等等而得到成長和進步,即使成為真正的藝術家的確需要一些時間,不過過程應當會是相當有趣的。



發展你的工作語言,試著去了解、並且避開老梗


最近一個專案中合作的Cloris Leachman,一位相當有才華的演員,就在劇本演出中展現了她對自我的要求以及傑出的表演。她說:

「要陳腔濫調是很簡單的,我們也都心知肚明。事實上,有很多自以為很棒的表演者,實則不然,而是他們懂得那些老招。所以,你有試著想過用嶄新的方法來詮釋那些老早就知道的東西嗎?」

Wilhelm尖叫聲、紅尾鷹啼、麥克風的噪聲、或是電腦上的互動訊號等,都是我們熟悉也非常常使用的『老梗』,然而這樣並不是好事。若是我們就這樣懶散地、日復一日而不去做突破地執行任務,我們也等於不再替人家『服務』了。

試著去研究那些所謂的『老梗』,包括其中的技巧沿革、以及所謂的工作語言。這種累積會提升自己的工作流程、外掛、DAW、麥克風收音技巧和管理工具等的能力,而這種種的技術都能夠幫助你將想法轉換為實際成果。



參與討論並保持開放的心


在幽暗的工作室裡執行後製工作時,常常會被過於混雜的意見擾亂。你就坐在椅子上,調整著控制旋鈕和音量,此時,導演有想法、編輯也有想法,當然也有自己的想法。即使你很想要解釋自己執行這些調整背後的藝術邏輯,但你的意見也不代表所有人的意見。那些和這專案相處較久的人們或許比你更了解片中的角色、主題或是觀眾群,所以其實聆聽他們的意見也是很重要的。然而也不要只在意見衝突時去考慮這些,要學習什麼時候讓自己的意見被聽見。

對這些藝術夥伴們的意見保持開放的心,但也別忘了提出自己的想法。這並不限於聲音工作者、影像工作者或是遊戲工作者,而是所有的藝術領域都該如此。讀點書、找些步道健行、到博物館看看展,或是去學習一些跟聲音無關的新東西,這都會幫助你發展自我、以及對聲音的表達能力。


--


本文經Designing Sound同意之個人翻譯,
僅供私人學習,非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別忘了自己的聲音 別忘了自己的聲音 Reviewed by ♥cAt* on 星期一, 4月 07, 2014 Rating: 5

沒有留言: